新東方網(wǎng)>家庭教育>父母必讀>正文

9歲男孩撿知了救姐姐:敢于挑戰(zhàn)命運的孩子,究竟有多厲害

作者:那時

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

2019-09-04 10:13

作者:那時

  被一個男孩暖哭了。

  他叫鄭牛,才9歲,黑瘦黑瘦的他在數(shù)撿到的知了殼。這22個知了殼是他凌晨5點出發(fā),在小樹林樹上樹下忙活了三個小時的“戰(zhàn)利品”,按一個賣一毛錢計算,他能換得2.2元的收益。

  

  小鄭牛說:“多撿一個知了殼,就能早一點救我姐的命?!?

  原來小鄭牛同父異母的姐姐得了急性腎衰竭,需要40萬元的換腎費用。懂事的小鄭牛就在暑假里爬樹撿知了殼,換錢救姐姐。

  除了撿知了殼,他還去河邊割艾草,擇凈曬干后賣錢。

  

  因為家里太窮,鄭牛穿著鄰居給的衣服,鞋子,他腳上的鞋子已經(jīng)張開了大口子,可他竭盡全力地照顧著病中的姐姐。

  面對貧窮和苦難,倔強的小鄭牛說:只要能救姐姐,再苦再累我都要堅持。

  看的讓人忍不住淚目,一瞬間被戳中了:

  沒有悲愴的哭泣,只有自立堅強的好少年。

  好多網(wǎng)友也紛紛留言:

  

  

  小鄭牛撐起了一片藍天。

  要知道,一個孩子能在困境中保持自強,是多么令人崇敬啊。

  古人說:“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面對生活的磨礪,越是困境,越要拼命反擊。

  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

  

  自立自強,是孩子一生最強大的軟實力

  《如何教出自立自強的孩子》告訴我們:自立是生存的保證,自強是奮斗的動力。

  今年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開學典禮致辭中提到了四個學生:祝賀劉雨桐、武亦姝、科薇、林萬東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清華大家庭的一員,也祝賀全體2019級同學圓夢清華!

  

  邱校長提到的林萬東是誰?

  他來自云南宣威市阿都鄉(xiāng)一個山村,而且是國家深度貧困地區(qū)。

  貧寒人家萬事皆難。林萬東的姐姐上大學,弟弟念高一,爸爸的腰傷和腦梗讓他失去了重體力勞動的能力,全家人的經(jīng)濟壓力全壓在了媽媽一個人身上。

  即使生活困難,林萬東卻從未自暴自棄,而是用自強不息照亮前行的路,今年高考,以713分考取了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為自己,為家人奮斗出一個絕地反擊的重生之路。

  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高考結(jié)束后,林萬東去了媽媽工作的工地幫忙搬磚。很苦很累,一天下來,手都抬不起來。而媽媽說,他的工作量還不及她的三分之一。

  

  林萬東感慨萬分,在日記中寫到:唯有自強不息,才有日后無限可能。

  從貧苦學生到清華大學學子,林萬東用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告訴我們:只有自強不息,才能絕地反擊。

  命運打造的羽翼里,他劃出一道鏗鏘的軌跡。

  德國詩人歌德在《浮士德》中說到:凡事自強不息者,終能得救。

  真正的救世主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依靠自己點燃與命運搏斗的激情之火,依靠自己創(chuàng)造新的希望之路。

  人生路漫漫,在逆境中崛起,在困境中自強,人生將是豐富多彩的。

  

  父母不放手,孩子難自立

  美國艾森豪威爾將軍曾說:一個人既要有雄心壯志,又不能自高自大目中無人,自立自強是生活的基本原則。

  7歲的安吉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懂事乖巧,當他踏上人生第一次獨自旅行時,胡可也不淡定了。

  她在凌晨微博發(fā)出感嘆:從未單獨旅行的他開始為期2周的夏校生活,我想這便是我們之間那場漸行漸遠旅程的開始吧!

  “出發(fā)吧,少年”。雖然有萬般焦慮和擔心,胡可的放手讓無數(shù)網(wǎng)友為她的育兒觀點贊。

  

  更親密的關系,是放手讓孩子獨立的第一步。

  孩子的獨立,來自于父母的放手。

  還記得那個學霸大衛(wèi)嗎?

  48歲的大衛(wèi),上海人,從小學霸,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孩子”。大學讀的是同濟,后來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

  可是,7年前他回國后,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窩在家里,白天睡覺,晚上玩游戲,靠老媽給一點生活費茍活。

  而他老媽丁阿婆已經(jīng)82歲了,有尿毒癥,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車去透析。

  丁阿婆一個月3500塊退休金,醫(yī)療費要花2000多,再養(yǎng)活自己和兒子,深感力不從心。

  她苦苦勸大衛(wèi)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

  

  大衛(wèi)把自己的種種不順歸咎在老媽身上,說是老媽的溺愛毀了他前途。

  丁阿婆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xiàn)成的,依賴慣了?!?

  姜文曾說過:“如今的孩子,最缺的不是營養(yǎng)品,而是苦頭。如今的父母,最缺的不是愛,而是狠心?!?

  父母的不放手,不狠心,把孩子養(yǎng)成了“巨嬰式”成年人,不自立自強的孩子,是父母一輩子的的負擔和痛苦。

  美麗的藍圖,落在懶漢手里,也不過是一張廢紙。

  教會孩子學會獨立,告別依賴,對軟弱的自己說再見,這才是為人父母最好的疼愛。

  

  父母這樣做,孩子不自立都難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自立自強的品性??扇缃竦拇蠖鄶?shù)孩子,在父母過分的寵溺下,非常缺乏自立自強的意識。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父母可以這樣做:

  一、給孩子選擇的權力,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孩子一天天長大,終有一天會離開父母,擁有自己的人生。父母要有意識地減少對孩子不必要的束縛,多給孩子自主的機會,多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讓孩子自己穿衣、系鞋帶,讓孩子自己收拾書包,自己洗衣服等。我家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第二天穿的衣服讓他自己頭天晚上選好,一開始他穿衣服很慢,我就告訴他:不著急,慢慢來。

  逐漸地適應之后,自己選衣穿衣,自己收拾書包,自立能力越來越好。

  《小歡喜》里,季楊楊是一匹高考“黑馬”,從班級最差的學生最后能考到985學校,離不開他的自立自強能力。填報志愿時,楊楊喜歡汽車制造,所以想去慕尼黑上大學,也得到了父母的肯定。

  給孩子選擇的權力,讓孩子為自己做主,是為孩子的人生負責,也是為孩子的夢想助力。

  二、父母學會“偷懶”,給孩子鍛煉的機會

  懂得“示弱”的父母,會培養(yǎng)出自立的孩子。

  孩子上大學,你怎么送孩子去呢,高鐵還是飛機?

  安徽阜陽一位父親,歷經(jīng)12天、行程866公里,一路騎行陪兒子去清華大學報道。

  路途中車子爆胎、幾次突遇大雨被淋濕衣服、吃住鄉(xiāng)鎮(zhèn)旅店,這位清華學子與父親一路風餐露宿、一路騎行一路歌到了目的地。

  

  我想,這位父親的眼里,不只關心孩子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強、不畏艱險的能力。

  有了這種能力,這樣的孩子,將來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做什么工作,人生都將開掛。

  英國的心理學博士西爾維亞·克萊爾說: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會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三、及時鼓勵孩子,為孩子的自立點贊

  暑假里,你的孩子除了學習,玩,還會幫你做什么?

  有個10歲的小男孩孫博涵,除了學習,還能給一家人做飯,做家務。

  

  看著小男孩系著圍裙、熟練地左手切菜和炒菜,真的是無比羨慕他的父母。

  原來孩子第一次做飯時,是因為媽媽生病了,他就自告奮勇做了一道白菜給媽媽吃。

  媽媽對孩子的廚藝大加夸贊,得到贊許和鼓勵的他對烹飪興趣大增,現(xiàn)在已經(jīng)會做20道菜,連妹妹也深受影響,開始學習做家務。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善于鼓舞學生,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jīng)驗。

  打動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誠的欣賞和善意的贊許。孩子自己洗衣做飯,父母及時的贊揚,既鼓勵了孩子的自立,也讓孩子得到了自信,何樂而不為?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作為父母,能事事包辦孩子的一切嗎?如果不能,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沒有一番風順的人生,只有自立自強的自己。自立自強不僅是底氣,更是直面人生困難的勇氣。

  一個自立自強的孩子,才是生活中的強者,未來的人生贏家。

  一個自立自強的孩子,未來的人生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愛孩子就從現(xiàn)在開始培養(yǎng)自立自強的能力吧,千萬別讓孩子在你的溺愛中成長。


  那時,左手職場,右手寫文,寫溫暖的字,做快樂的人。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yè)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nèi)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xù)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相關推薦換一換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京ICP備05067667 | 京ICP證060601號 | 京網(wǎng)文󞪍]0911-960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4985

Copyright?2011-2020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