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網(wǎng)>熱點專題>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現(xiàn)場報道>正文
王專:我的父母一刻-父母的反思
北京愛學慧思有限公司CEO、新東方優(yōu)能推廣管理中心副主任 王專
一件小事引發(fā)的反思
我是一個很年輕的家長。在做父母之前,我覺得我做過十幾年教育,帶過很多學生,接觸過特別特別多的家長,對教育已經(jīng)很理解了。在新東方我主管全國的產(chǎn)品研發(fā),很懂教育產(chǎn)品,也到處出國去看,所以在當父母之前很自信。但是當了父母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于是就有了今天這個主題,叫父母的反思。
從一件小事情講起。我的孩子小的時候不愿意看繪本,喜歡玩iPad。然后他媽媽就想了個辦法:只要孩子好好讀繪本,就讓孩子玩兩分鐘iPad。果然,孩子就乖乖地把繪本看完了,3我老婆特別開心。用了幾次之后,突然我驚出一身冷汗:我希望孩子多讀書,而不是多玩ipad,但是我們的行卻不是,當我們用ipad去獎勵孩子的時候,給孩子傳遞出的信息是,玩ipad這件事情更有意思;如果我做了一件沒什么意思的事,就可以被獎勵做更有意思的事。這是非??膳碌摹.敽⒆佑幸惶祀x開我們懷抱的時候,他突然會覺得沒有了父母的約束,我為什么不跳過前邊沒意思的事情,直接到達最后一個目標呢。于是我意識到,我們的每個行為和觀點背后都有個評價好壞的標準,而作為家長最最可怕的是,我們會天然認為我們的標準是正確的,而且會認為它是孩子所需要的。這引起了我的反思。
也許我不比孩子懂得多
我們認為聽話的孩子是更好的孩子,很少去反思我們這個評價標準對不對,我當時就在想,那我自己就要不斷地反思。我的行為會向孩子傳遞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我回想起當初自己和父母的沖突,背后也包含著判斷好壞的標準的沖突。現(xiàn)在我告訴自己一件事情,我做了這么多年教育,我不能把我的標準用在孩子身上,我現(xiàn)在每天勸自己,反思這個事情,不能認為自己很懂。
我自己做父母有一個特別的感受,就是不要去想我比孩子懂得多,不要去想我比他厲害。這個世界變化得比我們想象的快,我們評價好壞的標準可能兩三年之后就已經(jīng)變了。我相信孩子定有他自己的標準。我們未來與孩子最大的沖突,其實不是行為的沖突,因為行為沖突背后是來自于價值標準不同,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行為沖突就很難被改變。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
(編輯:郝夢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