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網(wǎng)>熱點專題>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現(xiàn)場報道>正文

代穎:用青春陪護童年

2020-11-07 20:04

來源:新東方網(wǎng)

作者:

  代 穎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生、線上教育公益組織成員

  代 穎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生、線上教育公益組織成員

  今天要講的話題是我自己和我的小伙伴們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它持續(xù)了160天,涉及到了2561位大學生和763個家庭,叫做“壹桌計劃”。

  我們這個團隊成員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杜克大學等11所國內外高校,我們的目標是搭建一張云端書桌,為受疫情影響的孩子們提供免費的一對一在線輔導。

  一、緣起:大學生能做什么

  受疫情影響,我們只能在家上網(wǎng)課,生活一下子就變得單調乏味了,好像什么都做不了。我們覺得這樣的一個狀態(tài),是不能夠滿足的,于是我們開始先從自己做起,配合各種疫情防控的措施,去叮囑我們的爸爸媽媽,像他們叮囑我們穿秋褲一樣,我們也叮囑他們戴好口罩,做好防護,做好消毒。

  我們還能做什么呢?

  當疫情之下我們被迫開始上網(wǎng)課的時候,它的效果真的能做到像學校的面對面教學一樣嗎?對于學生來說,怎樣讓一個人在家面對著手機電腦的時候,也能保持專注度和對學習的積極性?對于網(wǎng)線另一端的老師來說,他怎么得到學生的反饋,怎么及時去給學生答疑,來了解他們現(xiàn)在的學習進度?

  對于家長來說,也許是因為疫情期間的停工,在家長時間的相處,和孩子們產生了新的矛盾,又也許是一線的工作者,一直在外面工作,沒有辦法給到孩子們該有的陪伴和關注。這所有的因素加起來,網(wǎng)課作為一個新鮮的事物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zhàn)。

  在網(wǎng)課的實踐過程當中,我們的期望是能夠應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實現(xiàn)停課不停學,但不去學校我們真的能學的得很好嗎?

  我們對來自武漢65個中小學生家庭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其中有78.18%的家庭認為學校的線上教學參與度低,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有接近一半認為網(wǎng)絡問題影響了聽課體驗,在26位認為孩子對線上課程接受度較低的家長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家長選擇了專注度、心理狀態(tài)、答疑的時效性作為主要的影響因素,有86.15%的家長愿意讓大學生進行一對一的陪伴學習。

  有了這樣充分的調研,我們決定要搭建一張云端書桌,為孩子們提供在線輔導服務,同時配合志愿者們的陪伴,搭配我們與專業(yè)的社工機構提供的心理咨詢和壓力舒緩的服務,以及自己微信、微博、B站的平臺做的信息和資源的整合,作為學校官方線上教學的補充和擴展,來彌補網(wǎng)絡大班教學造成的知識疏漏。

  二、我們做了什么

  第一個“驛”是千頭萬緒的生活中,給學生心理支持,提供一個心靈的驛站。

  第二個“億”是在這里有一群學長學姐能夠陪伴這些弟弟妹妹們去學習,對抗一個人在家的孤獨。

  第三個“易”是針對每個學生的需求去量身定制他們的學習計劃,選擇性地把他們需要的那些資源整合好,讓學習變得容易。

  第四個“誼”在這個項目里面,大家都能認識新的朋友去收獲一段友誼。

  第五個“議”是學生和家長自己去提出需求,我們來支持。定期發(fā)放問卷收集反饋意見,把它作用到我們之后每一次服務的改進當中。

  三、回到“教育”:我們?yōu)槭裁茨?/strong>

  首先是我們這一代人有共同的成長經歷,我們可以說是經歷了祖國最飛速發(fā)展的20年,所以對于很多發(fā)展的成果,新的東西,我們是被熏陶的非常徹底的。

  其次是在這樣的成長過程當中,由于那些集體的重大事件給我們留下的記憶,我們有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是在這次疫情防控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榜樣的力量,他們可能是比我們大不了幾歲,甚至跟我們同齡的一些年輕人,他們奮斗在抗疫的各條戰(zhàn)線上面。

  第四,我們的力量來自于我們已經接受和正在接受的教育。那我們就要用我們收獲的這些東西再去惠及更多的人。

  最后是我們很驚喜地看見了這個項目里面團隊凝聚的力量。

  所以其實如果說總結一下,這個項目不是哪一個人特別天才的創(chuàng)意,或者說很英雄的一個舉動,它其實就是有一批有著共同的成長經歷,接受了相對好的教育,享受了發(fā)展的成果的這樣一批年輕人,帶著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用最恰當?shù)姆绞皆谟腥诵枰臅r候,想著去發(fā)揮自己的力量。

  四、教育是三維的

  從這個項目出發(fā),對教育的三點理解:

  首先是時間維度,我作為一個個體,我過往的教育經歷塑造成了現(xiàn)在的我,然后我再把我的價值和理念傳遞給其他的人,讓他們在未來的時候也能成為更好的大家的樣子。

  第二個維度是空間維度,它不是一個單獨的,我們說教育就是在學校上課,或者說自己看書,或者怎么樣,我更傾向于把它理解成家庭、學校、社會各個主體去同時進行的一個系統(tǒng)化的東西。

  第三個維度在我看來是情感和價值維度。教育的核心是人,它的對象、進行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最終目的都是人,所以我們需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培養(yǎng)學生自己的主體意識,是他們自己想去學,而不是我們想讓他們學,然后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學生,像要求學生一樣要求自己。

  在我看來,“壹桌計劃”是一場教育的檢驗和實踐,檢驗的是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在過往的教育里面,我們收獲了什么,我們有什么樣的學習成果,形成了什么樣的理想信念。而實踐的是什么,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把我們在當學生的時候,我們覺得不好的那些東西剔除掉,我們不要用那樣的方法,把我們覺得好的東西,好的經驗留下來去傳遞給更多的人。

  我們希望教育它能成為這樣一個存在,就是每一個人在座的各位,我們大學生,包括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夠擁有像壹桌計劃這樣的一張書桌,無論是誰在做,用什么方式在做,用它去連接起天南海北的陌生人,然后用教育的力量去照亮彼此,溫暖彼此,也看見彼此。

  點擊查看》》》2020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精彩內容

  看高峰論壇現(xiàn)場實時播報嗎?精彩內容盡在交流群中分享~

教育頭條

  • 大學
  • 留學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wǎng)和新東方網(wǎng)) 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wǎng)未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wǎng)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wǎng)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wǎng)聯(lián)系,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