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網(wǎng)>熱點專題>家庭教育高峰論壇>現(xiàn)場嘉賓>正文
圓桌對話:如何成為會生活的父母
父母對自己生活滿意,才有力量影響下一代
主持人(張旎):愛其實沒有標準,隨著每個家庭的環(huán)境不同,表達方式是非常不一樣的。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想去找到一些標準跟答案,要做什么標準的動作,要說什么標準的話表達愛,其實沒有這個標準答案,會隨著家庭環(huán)境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有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每個家長所謂的生活情趣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可能要求說現(xiàn)在這個社會環(huán)境跟過去的環(huán)境下生活是一樣的方式。
郭教授,您覺得在現(xiàn)在的社會環(huán)境下,如果父母不會生活,是不是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呢?或者說父母應該是怎么樣的狀態(tài),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狀態(tài)呢?
郭靜晃:好,我想一個父母會生活,至少他們自己的生活要有意義,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滿意那,那他們才會有更多的力量去影響下一代。
要善用于其他更好的一些指引,零到兩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yǎng)他的依戀關系,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能夠帶給孩子歡樂,能夠陪伴在一起,能夠理解孩子??墒堑搅巳搅鶜q,或者是到了小學階段,我們要用游戲的一些方式陪伴孩子。而游戲本身是很重要的,其實游戲是好玩的,孩子所選擇的,是享受的過程,而不是一系列結果。
雖然我們可以有一些技巧和方法,剛剛科恩博士也介紹了一些方法,我們可以用一些技巧和方法來處理孩子可能的不安的情緒,也可以建立一個很好的能力感和習慣。其實到上了中學之后,父母執(zhí)行力就不大了。父母執(zhí)行力最重要的就是你知道他跟誰在一起,如果你跟孩子過去關系建立得很好,你如果能夠信任孩子,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話,自然孩子會很親近地回來找你,他有心思他會來找你。
我想還是要提醒一個部分,作為父母隨時要去做一個思考和反思,我這樣做,對我自己來講,是不是我期待的。對你孩子來講,是不是讓他滿意的。彼此之間有沒有一些落差,如果有落差的話,我們有沒有一個共同的契合點、磨合點來做一些良好的溝通。如果可能會有一系列沖突,那我們要不吝嗇地去求教于外在的資源,來做一些資源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