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龍:以身作則履父職,積極推進專家談
嘉賓: 王會龍 襄陽市教育局副局長(右)
主持人: 許莉婭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學系主任(左)
直面問題,啟發(fā)教育
主持人:您好,王局長,很高興認識您。聽了上午論壇各位嘉賓的演講,您有什么樣的感受?
王會龍:感受比較多。剛才您稱呼我局長,其實我的第一角色是家長,對于家長來說,我們今天這個主題的一個關鍵詞就是改變?,F在為什么叫改變,就是因為有憂慮,我們現在有很多憂慮,包括我在內。作為父親,其實我小孩十多歲的時候,他問過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為什么活著,第二個問題是我不想讀書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當時我把這個事情跟他媽媽說了。他媽媽說,說明小孩考慮問題了。
主持人:我特別想知道您是怎么回答的。
王會龍:當時他正在看書,我說,我形象地做個比喻,你手里拿著的一本書就是家,這個封面是你老媽,封底是你老爸,中間就是你。封面是你老媽,是因為面子工程都是你媽媽做的,包括家務,自己的穿戴,都是你媽媽做的。作為父親,我不能讓你受到傷害,跟物體之間相摩擦的時候,有能力保護你,所以我們要讓你不受到傷害。另一個問題:人為什么活著?我沒辦法跟他說。還有一次,他說我不想多說了,我問為什么,他說累,我說你累,行,明天你不上學了,我不干工作了,我陪你天天玩,這下他突然不作聲了。所以經過這件事以后,他再也不提這些問題了。你跟他說出很多大道理,還不如問他某一件事,叫他自己去啟發(fā)自己。
主持人:現在他還問您這樣的問題嗎?
王會龍:現在不問了,我們教育他是啟發(fā)式教育,我跟他媽媽是干預不干擾。
主持人:給他設一個底線。
王會龍:給他設一個底線,畫弧線,讓他自己去發(fā)展。就正如今天上午老師講的,回歸自然,回歸本性,讓他自己去發(fā)展,這樣更好。
主持人:您通常用什么樣的方法干預?
王會龍:首先是尊重,人跟人就是尊重的關系,比如說見到街邊的殘疾人,你去投幣或者給東西給錢的時候,我們教給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他沒關系。我說,第一蹲下去,你不能說走過過扔過去,要蹲下去對人是一種尊重,蹲下去放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