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網>熱點專題>家庭教育高峰論壇>深度訪談>正文

專訪王龍璽:當代性教育漫談

2020-11-09 18:08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


主持人:朱宇(左)新東方在線副總裁,東方優(yōu)播CEO,北京新東方學校校長助理、中學部總監(jiān)

嘉賓:王龍璽(右)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性教育技術顧問

  性教育的目標是讓孩子積極健康成長

  主持人:今天特別榮幸請到了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性教育技術顧問王龍璽老師參加訪談。王龍璽老師,您是性教育方面的專家,之前聽您說過這么一句話“正經的教材時常被當作色情制品而禁止,真正的色情制品反而成為性啟蒙的主要材料”,您覺得性教育和色情制品本質上的區(qū)別是什么呢?

  王龍璽:性教育和色情制品的區(qū)別還是挺明顯的,色情制品本質上是為了商業(yè)獲利,而性教育本身是教育的一部分,更希望通過讓大家認識性,積極健康成長,應對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挑戰(zhàn)。雖然不同人對于性教育有不同的論述,但如果看全世界重要性教育指南、綱要和專家論述,大體上性教育的目標都是以下幾點:

  第一,了解信息,了解基本知識、生理狀況,比如青春期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等等;第二,樹立積極價值觀,更加積極地看待性的相關問題;第三,學會一些技能,例如怎么樣預防性騷擾,如果遇到風險怎么應變。第四,促進責任感,讓你知道怎么在親密關系中互相體量、互相理解。所以性教育的目標挺明確的,雖然表述不同,但全世界所有類型的性教育,最后總結起來大概就是這四點。

  主持人:您覺得新一代孩子和過去這一代人接受的性教育有什么差異?這種差異對于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有什么影響?

  王龍璽:其實能想象那個時代和現(xiàn)在這個時代有很大的差別。那個時代不管對不對,至少可以用工業(yè)化教育思維,比如通過管制,清楚地劃一條隔離帶,保證孩子的純潔性。而現(xiàn)在這個時代,孩子獲取信息的方式不一樣了,我們看到孩子在識字之前就會玩智能手機了,所以大概從6歲開始,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獲取信息是他們天生的一種能力。這時候你再想用工業(yè)化思維把他們關起來,不讓他們接觸信息,從客觀上就做不到。

  唯一的可能是提前進行更好的性教育,因為有了教育的保護,能讓他們更好地識別哪些信息是好的、哪些信息是不好的?,F(xiàn)在很難做到不讓孩子接觸信息了,你只能讓他們知道怎么去判別和處理這些信息。

  家庭對孩子的性教育越早越好

  主持人:您之前參加一個演講,主題是《談性色不變》,主辦方要求把“生殖器”改成“下體”,您可以和我們具體說說這件事嗎?談性色變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現(xiàn)在很多家長雖然有了性教育的意識,但還是羞于啟齒,比如把陰莖稱為小雞雞,您覺得這種教育方式是否合適?如果不合適怎么做能更好?

  王龍璽:其實家庭之間有一些代稱倒無傷大雅,這也是很多文化習慣的積累。但是不能只使用代稱,我們有很多教訓。比如有個女孩家里一直管女性生殖器叫“娃娃”,女孩被學校老師性侵,回家說娃娃疼,家里沒反應過來怎么回事,后來很長時間才發(fā)現(xiàn)。所以我們的基本立場是,孩子越小的時候,家長在講解身體時越要告訴他生殖器官正式的名稱,小孩子不會覺得有什么問題。反而高中上性教育課,如果學生以前沒上過,你給他們講的時候,往往前兩節(jié)課他們會很羞澀,后來慢慢才習慣。即使這樣,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這種講課方式也不會介意,他們覺得這只是一個知識。所以,性教育越小越好,替代性的詞匯跟科學的詞匯是不矛盾的,都需要有。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那么小會不會教壞,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受過系統(tǒng)的性教育,所以會誤解性教育等同于性行為教育。而我們所說的性教育是非常廣義的,像您剛剛說的,我之前參加節(jié)目,其實我稿子里面寫的是“生殖器官”,但是他們要求我改成“下體”,讀上去就會覺得很奇怪,其實坦然一點會更好。

  主持人:聽您這么說我也深受啟發(fā)。孩子接受的教育來自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您覺得提供性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

  王龍璽:學齡前,家庭毫無疑問是性教育最主要的實施者,因為那時候孩子獲取的信息絕大部分是從家庭來的。到了小學階段,是家長和學校共同教育會更好一點。進入中學階段,我們認為學校要更占主導。因為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不管家庭溝通多么好,孩子總是需要一些私密空間,很難跟家長談這些問題,包括情感問題。到18歲之后,就沒有必要提供正式的性教育了,因為也提供不了了,取而代之的是同伴間的自我學習和交流。所以,學齡前教育好家長非常重要,因為這段時間非常珍貴。

  社會倡導是性教育普及的重要因素

  主持人:這二三十年,中國社會極速發(fā)展,代際差異比較大,部分家長在性教育上不知道怎么做。除此之外,也存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沖突,學??赡芤呀涀咴诹饲懊妫羌议L不接受、不理解,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該如何去推進呢?

  王龍璽:我做性教育十幾年了,我發(fā)現(xiàn),如果坐下來很認真地給大家講,很少有家長或者老師在聽完以后覺得我還是不能做(性教育)。我覺得根本原因是剛才提到的,因為上一代人沒有接受過性教育,所以他完全不知道性教育是什么樣的,如果他看到了好的性教育是讓孩子變得積極健康、獨立自主、并預防風險,那么大多數還是會認可的,所以社會倡導還是挺重要的。

  雖然很多學校老師都覺得性教育重要,但他們的壓力在于,哪怕90%的家長支持,只要有10%的家長反對,這個事情就沒有辦法推進下去。所以我希望媒體多一些倡導,我當時參加節(jié)目也是抱著讓大家更了解性教育的目的,但很遺憾,我真的講性教育的那個節(jié)目沒播,播的都是講性別平等的那些。但這幾年我覺得還是好很多了。

  “早戀”情感是正常的

  主持人:大學之前,學生之間的戀愛普遍都被稱為早戀,但到了大學以后,家長就可能催著孩子戀愛,您覺得這是否反映了家長的矛盾心理?關于早戀的認知和處理方式,家長是否需要調整?

  王龍璽:早戀這個詞確實是我們社會文化中比較特有的詞,在國外你很少找到早戀這個詞。其實不僅是性教育,教育的本質問題還是家長以什么樣的眼光看待孩子。如果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孩子,你會知道并不存在什么年齡段一定要做什么事情。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千差萬別。之所以早戀是個問題,是因為家長覺得戀愛是人生某一個階段才要做的事。

  當我們跟學生討論戀愛的時候,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都是一致的,我們會告訴學生,愛的情感是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的,在青春期階段,對他人產生情感的依賴或者戀愛欣賞都是常見的。有的人整個中學階段沒有產生這樣的感覺,有的人則比較早產生,我們首先都會承認這是正常的,然后再討論如果要進入一段戀愛關系需要注意什么,什么是好的感情、什么是不好的感情。

  你會發(fā)現(xiàn),你越跟孩子討論這些內容,討論越深入,他們的批判性意識越強。他們聽到不同的觀點,就會逐漸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情感,以及這個情感能不能促進我。在我們的討論中,很多孩子都覺得好的感情有不一樣的判斷標準,但是大家普遍承認的是,好的感情會促進雙方的進步,而壞的感情會讓兩個人迷失、彷徨、痛苦。

  呼吁提供開放空間,對性教育展開理性討論

  主持人:對于市面上涌現(xiàn)的女德班,推崇古代中國社會所謂的三從四德、恪守婦道,您怎么看?

  王龍璽:毫無疑問社會確實存在這種現(xiàn)象,我個人也不支持。咱們國家的社會進步速度非???,所以這個過程中一定有舊思想和新思想的巨大碰撞,正是因為發(fā)展得很快,所以堅守著那樣思想的人更感覺自己受到了沖擊,我對這個現(xiàn)象的產生并不意外。但我也不認為會產生多大的負面影響,畢竟大家可以看到,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以前對這些還是討論,后來則是批判。咱們國家的基本國策就是性別平等。

  主持人:隨著社會不斷往前發(fā)展,我們國家也出現(xiàn)了更多元化的一些情況,比如不婚主義、丁克家庭、同性戀現(xiàn)象,家長也會有很多擔心,于是帶有更多傳統(tǒng)觀念的家長就在思考,是否有必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采取一些措施,讓孩子和父母的傳統(tǒng)想法保持一致,對此您怎么看?

  王龍璽:我覺得這里面有三個層面的問題。先說最小的技術性問題,大家覺得同性戀是會被模仿學習的,所以很擔心,但這是不符合事實的。一個異性戀是不太可能被教育成同性戀的,反之亦然。第二個問題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一個基本特點是道德觀念會發(fā)生轉變,以前的道德觀念只有一個標準是好的,所以只要不符合這個標準就一定是有問題的。但是社會發(fā)展了以后,道德標準變成了要建立底線,只要不突破底線,人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有的人保守一點、有的人開放一點,這是個人的權利。第三,從社會制度上來說,是人口的問題,尤其進入老齡化社會,生育率降低了,它的解決方法也是從社會制度上要進行一些保障,這是非常復雜的問題,需要長時間的討論才有結果。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國家會繼續(xù)往前發(fā)展,從國家、社會層面上還需要做哪些事情,提供哪些資源幫助青少年的性教育工作更好、更健康、更成熟地往前發(fā)展?

  王龍璽:首先我還是比較積極的,咱們國家剛剛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里,第一次在中央層面的法律條例中提到“性教育”三個字,以前都是用青春期教育、預防教育、生理健康、衛(wèi)生教育等詞匯。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如果說還能做什么的話,我希望社會能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間去討論,有時候大家觀念不一致,我覺得很正常,但是如果能有一個公共空間讓人們理性去討論,讓大家看到我支持是為什么、不支持是為什么、實證結果又是什么,那么我認為這是第一步應該做的事。

教育頭條

  • 大學
  • 留學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lián)系,電話:010-60908555。

            熱搜關鍵詞